时间:2023-02-21 来源:中国科普网
近日,在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22年全球未来科技创新合作大会上,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发布“AI赋能医疗健康”主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享了全球医疗领域人工智能研究进展,探索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之路。《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健康医疗人工智能科学研究的最主要贡献者之一。
人工智能作为全球科研热点,在全学科发文的占比不断增长。AI相关学术成果主要分布于计算机、工程科学、数学等学科,但2018年以来这些学科在AI文献中的占比呈下降趋势,与之相应的是AI与各学科的融合度不断攀升。就具体学科而言,AI在医学、生物化学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和药理学等学科的占比有显著增长。在2017-2021年,全球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发文量最高的15个研究主题群包括了:医学成像、分子筛选和药物发现、肿瘤诊疗等方面,展现出AI在根据生物医学数据解读病因和识别疾病模式、促进药物研发、支持诊疗决策工具来改善健康管理等应用领域的巨大潜力和价值。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研究人员将其应用到各个学科领域。在医疗健康领域,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覆盖了从疾病病因和模式识别的新见解、到促进药物研发的新途径、再到通过人工智能支持的诊疗决策工具来改善健康监测和管理。”爱思唯尔大中华区总裁李琳表示,在“健康中国”和“数字中国”两大国家战略下,爱思唯尔期待与医疗健康生态众多伙伴们共同探索,通过专业的医学内容和创新的数字技术赋能医药研发、临床诊疗和健康管理,共建面向未来的中国医疗健康生态。
报告发布现场 主办方供图
作为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梯队国家,中国在本领域的学术产出量全球领先,达到美国持平水平。数据显示,2017-2021年(截至SciVal中对AI文集的统计时间,即2021年上半年)美国、中国的医疗人工智能领域总发文量均超过1.2万篇,遥遥领先于发文量居全球第三到第五的印度、英国、德国。然而,中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有待提升,中国领域内发文的FWCI(归一化引文影响力)为2.0,与其他主要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在发文量前十的国家中仅领先于印度。
同时,各国在医疗人工智能相关研究所聚焦的研究主题也呈现出不同特征。中国的医疗人工智能研究仍以计算机、数学等理工学科为本位,呈现开始向医学延伸的趋势,在医学方面目前集中在分子动力学模拟、医学成像等研究方向,在医疗交叉领域的研究仍有大幅提升空间。美国的医疗人工智能研究不仅在计算机等学科相关的研究主题建树颇丰,其聚焦的研究主题也更多地分布于医学、药学等学科,且呈现较强的学科交叉性。英国医疗人工智能研究除了与计算机、医学交叉融合外,在护理、神经科学、健康职业学科等涉及的研究主题也积极探索。
我国已把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国策进行推动,且多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医疗人工智能在过去的五年中发展迅猛,成绩显著。
李琳认为,人工智能对中国医疗健康生态的支持作用,将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药物研发上,人工智能可以支持靶标发现和确证、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药物药代和毒性评价等各个阶段,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药物研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可以赋能临床诊疗,无论是支持更加精准和高效的诊疗上,还是在提升基层医疗水平上,都能发挥积极作用。此外,人工智能应用于公众健康管理,将有助于提升人民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助力实现全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