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滨海时报:浙大滨海研究院研发成果80%以上产业化

时间:2017-03-20    来源:浙大滨海院

返回

  记者日前从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悉,该研究院自2015年正式入驻高新区未来科技城以来,紧密围绕战略新兴产业,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在新区的产业化进程。目前,研究院已入驻的电液技术及装备、无损检测、智慧水务、云纺织定制、中药健康、养老健康6个研究中心各项研发及产业化工作稳步推进,已完成样机及产品研发20项,功能性食品开发30种,其中80%以上的研发成果已实现产业化。已申请专利及软著权36项;累计孵化15家企业,注册资本金达3.4亿元。其中,以智慧水务和云纺织定制为代表的研究中心结合新区的具体需求,正逐步开展一批产业化应用的尝试。

智慧水务:给每一滴水提上标签

  去年,研究院低碳智慧水务研究中心完成了“智慧水务统一平台”系统中第一代产品17个模块的基础开发和应用开发,包括数据中心、统一登陆平台、GSM一张图、实时管网模型、运行调度系统、爆管监控系统等模块,并申请软件著作权13项。中心开展的智慧水务项目在天津开发区、广东广州、江苏如东、四川绵阳、杭州嘉兴等地成功实施。

  “目前,天津泰达智慧水务项目已进入到大数据采集分析阶段。今年,我们赶在水的冰冻期来临之前就在泰达的水管上安装了多种监控仪表设备,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紧密监控区域的自来水压力、流量、水质等关键数据指标。”低碳智慧水务研究中心产品经理郭堃告诉记者,泰达的管网是典型的环状管网,水流向复杂是这种管网的特点之一,过去应用传统技术很难分清楚每一个管网中的水流向。而他们通过运用浙江大学掌握的核心算法,对自来水生产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并且对水泵、阀门、消防栓等关键硬件进行监控,可在电脑模型上直接显示出各个管网内的水流向。每15分钟就会动态生成新的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可以说已经为泰达的每一滴水都贴上了标签,真正地做到了实时监控。

  “我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浙江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好的产品,而接下来就是将成型的产品继续打磨成为一个好的商品。”郭堃说,这次与泰达的合作,为他们定制化地在调度模块上进行了优化整合改版,让他们在一个界面上就能解决所有的自来水水务问题。通过这次合作发现,过去是以科研的角度开发产品,虽然核心技术高度领先,但却在一些人性化的细节上没有做到尽善尽美。而一个商品真正具有竞争力,除了保障科技型之外,还要在这些细节上下功夫,让界面更加具有科技感,让用户用得更加舒适。因此,今年将开始对地图、数据等基础模块产品进行改版,进一步完善产品。

云纺织定制:生产验证实验室成果

  “去年纺织品大批量云定制研究中心的产业化公司发展顺利,在中试线上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并形成了4款色浆和4款助剂产品。2017年,我们正朝着让产值翻番的目标前进。”浙大滨海研究院纺织品大批量云定制研究中心墨水研发实验室主管朱烨林告诉记者,目前,中心已经申报了2项关于色浆的发明专利以及1项关于助剂的实用新型专利。

  据介绍,浙大滨海研究院的纺织品大批量云定制研究中心研发面向个性化纺织品的定制平台,在去年完成了颜色管理系统、海量产品方案搜索与实时展示软件、基于专家系统辅助的个性化定制软件等关键技术突破和系统研发;已研发当前模式下数码印花配套的色浆染料及助剂,是目前国内领衔的高端纳米级色浆及墨水产品;已研发导带式数码印花机废水处理装置,在国内首台One-Pass高速数码印花机上顺利进行应用。

  “过去在高校中,我们只需要考虑实验结果,但是在这里,如何让科研成果产业化才是我们的最终课题。”朱烨林说,在把实验室成果拿到生产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过许多难题。例如色浆的合成实验,在实验室中只需拿烧杯把A物质注入B物质进行搅拌,很快就可以完成反应。但是放到生产中,很多原料都是以5吨、10吨为基础单位的,在混合如此大量的物质过程中,如果温度、时间和混合过程控制不好,就很容易出现其他反应,造成生产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在研究院通过产业化平台进行实地验证后才发现的,进而着手对工艺进行改进,提出解决方案。

  “由于中心走的是高端产业化定位,对于能源的消耗、产能的要求以及污染的指数都有很高的标准。与过去传统的固体染料做对比,我们目前研发的液体染料可节约30%的成本,同时避免了粉尘污染和能源浪费。而为了让生产时的废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中心特别应用了中水处理器、膜处理机器等设备。经过多个步骤的处理,我们的废水色度达到了20-30ppm(百万分之一),而国家标准为50ppm,做到了在生产的同时保障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朱烨林表示,目前中心所得到的废水处理经验,将形成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案,日后将伴随墨水、色浆、助剂等产品一起提供给印染厂。

1566354658610145.png

©2015 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 津ICP备15002131号-1技术支持:原创先锋
Top